close
星期五下午去參加了一場研討會
主題是「員工職涯規劃與發展實務」
 
坦白說   上課時數不夠長     所以分享的實務也就不算多
不過倒也帶給我一些小小的發想
 
雖然知道公司要談到這個主題   應該還有段距離
但瞭解人資要探討的東西    早點聽聽也是好的  
 
顧問開場就說    今天要分享的東西沒有一定對   也沒有一定錯   大家課後應是好好思考    而不是下定論
後來想想    他說的的確是
 
原本我以為所謂Career翻為生涯  職涯  
後被引申為人生經歷的過程(現在想想滿貼切的)
 
我想很多人對職涯規劃都有錯誤的理解    連我在內   
所以這堂課的效益    竟然只是帶給我正確的理解(真是汗顏ㄚ)
錯在哪呢??     錯在多數人都以為職涯規劃就等於升遷規劃
錯在認為員工職涯發展就是企業的責任
錯在認為員工職涯發展是主管對員工的規劃
錯在認為推動職涯發展就是符合每個人的需要
錯在認為這個發展只需要在"成長中"的企業
 
而職涯發展到底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說穿了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好像 有點"虛偽"    個人倒是覺得該說是"超我"
蘭顧問分享的是    真的達成的話     它可以帶來有活力的員工=>更高績效的員工=>企業發展個人職涯的舞台=>生命與工作擁有更高的意義
而企業在意的通常是職涯要在我的公司發展    才會在意與重視
所以當我跟老爺分享整個想法後    他只覺得那HR做了這個   就慘了   因為HR領的是企業的薪水
他不能苟同做這種發展    (可能他只聽進我說的員工達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想離職吧)   
可是    這背後隱藏帶來的不是只是自己的利益也不只是企業的利益   
因為真的做到了就會是全台灣甚至全世界的成長與改變ㄚ
(但我知道是我在發夢)*_*
 
真正達到全方位的Career必需達到下述六項的均衡 :知能涵養、事業理財、家庭生活、健康、精神休閒及人際社交
而失敗的職涯就很難會有成功的生涯
而職涯發展的關鍵就在於    自我的學習與成長
 
如何去發展
恐怕我也只能簡單的說
自我剖析    評估整個環境   設定目標計劃   行動與檢討調整
就這樣
 
蘭顧問分享了一個故事
說哈佛在幾十年前有二個教授做了實驗
請應屆畢業生填寫問卷    內容在詢問這一千位畢業生是否有做職涯規劃
而其中30位有做職涯規劃    其他970位都沒有做職涯規劃
二十年後來判斷他們的功成名就
要如何判斷呢??名望??權利??地位??影響力??
最快的方法就是計算他們的總資產
統計後得到的是二派人馬的總資產是"差不多的"
我們聽到時     每人都很訝異    但~~其實30個人的資產對上970人的資產   卻是差不多的話
這樣子的結論是否就發展為    有做職涯規劃的人較沒做的人來的"成功"呢??
 
而問卷問了什麼    規劃與發展應該要做什麼   其實都不是絕對第一重要的-C
因為最重要的是    日常生活習慣必需是"良好的"  那就是有個求學習、求成長的態度
 
其他欲知詳情   就多上老師的課吧
: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曼達小姐 的頭像
    阿曼達小姐

    阿曼達的小天地

    阿曼達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